建筑节能 厦门先行


分类:

公司新闻

发布时间:

2015-11-17 12:00


大型公共建筑如何降低整体的建筑能耗?一座城市的各类建筑能耗基线值如何确立,从而为节能改造创造有利的条件?这些问题,在11月13日开幕的中国(厦门)国际建筑节能博览会上,都可以一一找到答案。

 

    今年7月,厦门获批成为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,并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000万元,如何引领国内建筑领域的节能风潮、走出建筑节能的环保低碳之路,厦门已经做出了超前的建设实践。

 

    大型公建成为节能主战场

 

    一线城市高楼林立,如何把大型公建,如办公楼、宾馆、购物中心、交通枢纽、娱乐中心这些体量巨大、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且普遍采用中央空调的能耗降下来,是目前困扰国内建筑界的一大难题。

 

    厦门市建设局副局长、总工林树枝说,大型公建的建筑特点是无外墙的内区比例大,内部发热量大,耗电量远高于一般建筑(8-10倍),而在当前,空调系统的高能耗是导致公共建筑能耗高的根本原因。空调能耗占大型公共建筑总能耗的比例达到40%—60%,可谓第一杀手。

 

    林树枝说,对所有的节能改造城市而言,当务之急是确定全市各类建筑的能耗基线值,为节能改造提供基准线。在厦门,已经确定的有18类建筑,包括大型商场建筑、大型政府办公建筑、大型非政府办公建筑、各种星级宾馆建筑等,其中能耗最高的正是大型商场。

 

    事实上,近几年来,厦门对于大型商场公建的节能改造可谓未雨绸缪,先行对厦门大西洋天虹商场、厦门中银大厦和建设大厦做了试点。

 

    以厦门大西洋天虹商场为例,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造,搭建节能管控系统,增加中央空调优化控制系统,新风免费制冷,照明灯具更换LED,空调箱冷凝水回收利用。这些都取得了显著成效,比如,新风控制系统,比常规控制技术节能5%-40%;改善了舒适度,解决了VIP房间局部过热及四楼区域局部过冷问题;降低了二氧化碳浓度。

 

    节能科研实践引发关注

 

    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副院长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邹瑜说,从节能设计的发展趋势看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力度及合理性,并延伸到建造管理及运行。

 

    厦门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运用,在本次节能博览会上引起了国内专家的关注。被厦门市建设局纳入节能技术推荐名录的同力节能公司,其自主开发的集中式同力热水站产品,目前已经更新到3.0升级版控制系统,继2012年之后,今年再次获得高新企业认证。

 

    据介绍,由厦门研发的同力热水站专利技术,可充分吸收利用太阳能、空气能、海水能、地热能等新能源,可满足大型建筑群、超高层建筑物的住户热水使用需求,其配电负荷是同类电热水器、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十分之一,运行耗能是电热水器的三分之一。

 

    目前,通过中央热水站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,已经在厦门益中花园、银聚祥邸、一七四医院、观海澜庭等多个住宅和公用建筑项目上广泛使用。

 

    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或成主流

 

    去年,住建部科技发展中心“被动房”建设研讨会在青岛召开,“被动房”概念正式进入国人视野。

 

    简单说,被动房的建筑理念就是夏季不靠空调,冬季无需供暖,依靠人体、家用电器等自身散发的热量,维持室内22—25摄氏度温度及高舒适度,而这对房子本身的保温性要求就特别高。

 

    9月份在厦门举行的中德绿色建筑研讨会上,特殊的外部墙体、高保温窗户、优良的全建筑保温系统、高效的窗户隔热以及合格标准的新风系统,这些“被动房”的“绿色”工作原理吸引了大量的目光。

 

    从本次人居展及节能博览会上反馈出来的消息是,“被动房”低能耗建筑会是下一个主流。邹瑜表示,近“零能耗”建筑在我国已陆续涌现,“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”即将发布实施,因此,建立近“零能耗”建筑技术规范势在必行。

 

    今年7月,厦门市获批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,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000万元,计划未来三年内完成3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,改造后节能率不低于20%。厦门能否在“被动房”领域有所作为,也成为业界的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