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过程参数动态优化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


分类:

技术专区

发布时间:

2010-12-22 12:00


一、大多数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中广泛地存在以下问题
1、制冷负荷
负荷计算是冷机站运行决策的重要基础,但是原有的制冷机组运行负荷计算过程存在
如下的缺陷:
--往往是被动式
--时间上滞后于真正的需求变化
--仅仅基于温差、压差、或温差流量的乘积
--并不反映真正的制冷需求,而是冷冻水系统散失的冷量(只要有温差,就会有冷量散失)
--往往包含过量供应
--导致制冷主机工作在低效的低温区间
--不包含负荷的变化趋势
--可能导致冷机等设备的不必要启停
2、控制策略
--固定的控制逻辑应对始终变化的日常负荷
--忽视同种设备间的性能差异 (由于安装,  性能退化,水力不平衡等)
--忽视同一设备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差异
--不考虑负荷趋势 (在下一个时刻负荷是增加,还是减少?) 
--没有考虑电价因素,  系统的蓄冷蓄热特性(建筑物本身,专用蓄冷设备等),  最优运行模式的选择

3、作为能耗大户,中央空调在使用中通常缺少运行参数

--设备在不同的工况下的运行效率(单台冷机的 COP曲线,系统 COP曲线)
--各种类型的设备性能退化
--维护工作的后效分析
--班组绩效考评

二、针对冷机站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,我们提供全新的优化解决方案
1、制冷负荷的校核: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温度分布估计的实际负荷,以及根据天气、季节、时段等因素预测并校正制冷负荷的变化趋势
2、优化控制策略:不依赖人工经验和预设逻辑,与现场实际保持一致的主动式适应模型+动态优化引擎(真正求解复杂的优化问题) 。  能够同时兼顾各种考量,并根据
系统状态的变化动态修改3、优化范围:冷机、水系统、末端空气处理设备
4、自动检测设备性能与机组效率的下降并作为优化问题的输入, 并提供针对性的维护建议
5、将空调系统的蓄冷能力及电价的波动纳入到优化过程计算过程中

 
五、与传统的改造节能方案对比,运行优化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点
 
1、应用于日常运行监控,实时优化各项设定,提高系统效率,监测各设备运行状态和性能;对运行及维修计划的生成和修改提供决策支持迅速应对意外事件;动态变化
的工况(设备性能、能源价格、天气等) 。
2、优化过程完全基于系统的真实性能,项目风险通常较低。
3、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,不改变现有管网、不影响正常使用,实施成本通常较低。
4、操作人员只需经过短期培训的普通人员,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比项目改造的要求低。
5、自动检测机组效率的下降,提供维护建议。
6、投资回收期一到两年。
 
六、案例分析:
1   建筑面积-220,000 m2
2、450  家租户 18,000  工作人员
3、主要用途:办公和商场
4、七台制冷机组
5、年制冷费用 400 万元
6、采用运行优化系统仅制冷机部分可降低12% 的能耗